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社科界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长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始终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张星星表示,长期以来,我们党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群众观点。只有我们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汇聚起战胜一切困难、风险和挑战的磅礴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阿拉坦仓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疫情防控期间,党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战胜了所有困难与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问题,人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得到实惠,感受到了党的深切关怀。全国各族人民一条心,必将鼓足干劲,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专家曹道巴特尔表示,中国共产党尊重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社会环境以及历史发展轨迹,采取了因地制宜的社会治理方略,制定和推行了赢得各族人民拥护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建立了全世界最具成效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体系。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做出承诺,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要让所有人脱离贫穷,让全体人民整体进入全面小康。这是党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
人民至上,就是要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表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至上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时代阐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胸怀人民、服务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体现,激励着全体共产党人要永远与人民站在一起。“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人民立场的伟大彰显。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人民立场的具象化表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支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使命。”黄茂兴说。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情怀与担当。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看来,中国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的同时,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关注民事权利的充分保障。此次中国民法典的编纂过程,就是一次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
将人民至上理念落在实处
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做好“六保”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保基本民生工作,帮助群众解决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坚决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防止因疫致贫或返贫。要高度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继续做好治愈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工作以及病亡者家属抚慰工作,妥善解决因疫而利益受损群众的合理诉求等。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情怀。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刘惠好谈到,“人民至上”意味着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一切为了人民落实到各项发展战略及决策部署之中。
张星星认为,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完善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解决好群众关注的“四风”问题和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凝聚社会共识,激发社会活力,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
中国共产党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在实处,得到了人民的肯定和拥护,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曹道巴特尔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扎实推进“五个文明”建设,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政治体系不断完善,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社会文明进步,生态保护受到空前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扬光大,科技进步改变生活。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真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只有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在实处,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把人民动员起来,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在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看来,人民至上理念在党的工作中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尤其是在教育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成效非常突出。他认为,要高质量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还需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认真巩固教育脱贫的成果,建立解决学生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教育扶贫的目标聚焦于城乡薄弱学校和相对贫困的家庭子女;要提高城乡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相对贫困学生全面发展,保证相对贫困大学生就业。
吕忠梅认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无论是保障市场经济良好运行,还是保护市场主体权益,激发人民主体积极性、创造性,都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另一方面,世界之变,最终将体现为国际秩序、国际规则的演变。我们要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也必须在熟悉规则、遵守规则的基础上,融入规则、运用规则,进而推动和引领全球治理变革进程。
在危机中育新机
在5月23日的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我国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黄茂兴谈到,正是紧紧依靠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各类企业和广大民众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网上销售、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模式。这些新业态不仅刺激了国内消费需求,也改变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社会新的发展、新的进步;不仅为中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开新局,也为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开新局。
刘惠好提出,应抓住消费升级新机遇,大力发展在线消费和“宅经济”。如培育发展基于线上交易的新商业模式。支持各类商贸和服务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发展移动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疫情强化了公众对健康的珍视和关注。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壮大生物医药经济,不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积极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命健康产业链。